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| 继续访问电脑版
设为首页收藏本站

三石头客栈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用新浪微博连接

一步搞定

搜索
查看: 8369|回复: 0

风雨锦溪

[复制链接]

915

主题

0

好友

5万

积分

管理员

Rank: 9Rank: 9Rank: 9Rank: 9Rank: 9Rank: 9Rank: 9Rank: 9Rank: 9

发表于 2012-6-12 14:22:41 |显示全部楼层
[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作者:木儿    转贴自:本站原创    点击数:3085    更新时间:2007-3-12    文章录入:三石头              ]              
 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  
       
  

风雨锦溪

风雨锦溪
740)this.width=740" border=undefined>
        去锦溪的念头,缘于无意中看到了一帧古莲桥的照片。长长的廊桥亭亭玉立,背景是寥远长空,意境无限,于是一见倾心。
    行程策划了许久,可惜总有这样那样的事情耽搁着,于是一拖再拖。周末的上海天气不佳,到网上查了查锦溪的天气,居然是“晴到多云”,于是毅然成行。
   
到了锦溪才知道网上那则消息完全是错误的。锦溪的天气比上海的天气还要恶劣,下着淅淅沥沥的雨就算了,还刮着狂大的风。沿着长街向景区走去,已是行路艰难,那风还吹得人仿佛浑身血液都要被凝固了似的冷。
   
非常非常郁闷。这样的心情一直维持到古莲桥出现在眼前的时候才好了起来。

      我想我只能用“清雅”这个词来形容它。
    长廊清幽、细巧典雅,三亭相连、翘檐飞角。古莲桥横跨在五保湖与古莲池之间,渲染出婉约的江南风情。桥的两侧,各自不同风景。时值初春,古莲池中连零星残叶也没有,只有冷雨狂风激起的圈圈涟漪,未免萧瑟。而透过那细致的廊桥眺望远处,却见五保湖湖面浩渺,与长空相接,烟水姿采、荡漾一色。
    直觉,这里应该是属于才子佳人发生爱情传奇的地方。不然,便生生辜负了这样的景致。
    事实上,不知这里是否真有过这样佳美的故事。我只知道,锦溪亦曾被叫做“陈墓”八百余年。
    “谁见金凫水底坟,空怀香玉闭佳人。”这小小的古镇中,长眠着宋孝宗的宠妃陈氏。锦溪与她,实是缘分。她恋恋不舍此处的山水,而此处的山水终因她而扬名天下。
    关于陈妃,后世传说甚多。虽然说法各自不同,却也能从中大略地猜想。孝宗与她,俱是难得的重情之人。否则,她不会在乱军之中甘心以身相代为他挡箭,他亦不会为了她建寺设僧、御令改名。多少帝王后妃在朝代的更替中湮没无名,他们却以这样的方式始终存活在人们的记忆中。
  
风很大,老远就能听见文昌阁清脆的风铃声。让人不觉驻足观望,而不致在淅沥不绝的雨声中无端烦恼。   
锦溪的气息是文化的,从它以咫尺之地而有文昌阁便可窥得一斑。东晋顾恺之、南宋吴文英、元人马致远、明代文征明……这些赫赫有名的人物都曾留踪于此。2500余年的成名史,使锦溪古镇虽小,气韵却长。
    抬起头来,迎面就是莲池禅院。莲池禅院是宋孝宗为超度陈妃亡魂而设立的寺院,左临古莲池,右傍五保湖,风景此间独好。后来则成为文人们赏景吟诗的地方,“莲池结社”亦是锦溪八景中主要的一景。文征明曾有诗文:“满眼溪光迹未陈,百年台殿已沉沦。只今寂寞莲池水,曾照当年入社人。”
   
诗中的意境让人惆怅,而我在这样惨淡的天气游历至此,心中更是感慨万千。只是转过头,墙边两树怒放的白梅却骤然如点破了苍凉的神来之笔,明艳不可方物。一时之间,又顿觉生机无限、希冀重生。
    或许真是事无绝对。一如那,情随景生,亦随景灭。    
  

风雨锦溪

风雨锦溪
   
      
    传说禅院中有两样古代遗迹,一是南宋古松、二是东晋古井。
   
古松就在文昌阁前,一看便知年岁久远。古树虬枝繁叶、葱茏深郁,枝叶上密密地挂满了人们祈愿的朱缎,衬得古松更为苍劲。
      古井除了是顾恺之隐居作画的地方外,还有一个传说。相传陈妃在锦溪之时每日都要临井梳妆,但因日益病重,突然惊觉自己已然容颜憔悴、美貌不复,悲伤之余,怒沉梳妆宝镜于此。
    我在寺中四下寻找,却始终未能找到这口古井。走进文昌阁后门,见古莲池中铸有一昂首金鳌,游人们可以在此处兑币投掷,掷中金鳌不同的地方即有不同的口彩。而今天风骤雨急,竟连兑币的人也没有了。   
走上古莲桥长长的廊,一眼就看到了那座遗世独立的陈妃水冢。
    “遥闻帝子葬陈妃,未许青山觅翠微。江底有龙成穴地,水中无辇到泉扉。”
    那是一种黯然的美,美到了极点却又凄到了骨子里。荒岛兀立、芦草飘摇,它就安静地沉睡在那里,凭人远眺。任时光流逝,千年万年亦不怨不惊。
    所谓伊人,在水一方。
    真正的故事已不可考,亦不知陈妃逝后孝宗是否眷恋依旧。又或许,君恩确实难以久长。于是引得后世的诗人们一再慨叹,“君王情爱随流水,赢得寒溪尚姓陈”、“有客捞明月,香魂应借辞”。
    而能被这许多人惦记着,纵然伤感,陈妃也应无憾了罢。不信你看,离此不远的葛墓,同是一样的由来,却再无如此的风华。   
沿着古镇的小路信步走去。锦溪号称“36座桥,72只窑”,桥果然很多,三五步即是一座,抬头转身就能看到。但是大多数桥都很破旧,在凄风冷雨中尤显萧条。
       江南古镇的风格大多雷同,小溪穿城、人家枕河。在去过了温婉的西塘之后,锦溪镇里的景色对我来说已经没有任何惊喜。沿着廊檐走了一圈,并没有发现值得留恋的风景。沿途售卖的小商品也是大同小异,只有著名的袜底酥据说是南宋宫廷御厨流传下来的,是锦溪的特产。随意买了一块尝,感觉口味只是一般,只是胜在够酥脆。
       挑了在菱塘湾上的碧波楼吃午饭。因为它正对着古莲桥和莲池禅院,风景极佳。因为游人稀少,偌大的饭店里只有我们,所以很方便地坐到了视角最佳的位置。然而碧波楼的好仅在于它的方位,饭菜口味却是非常一般,而且价钱并不便宜。         吃罢午饭决定去游船。上了船才被告知因为风大,五保湖上不能行船,只能在镇内的小溪里泛个来回。由于陈妃水冢的位置比较特殊,若非乘船不能前往,只能望之兴叹,从而成为此行最大的遗憾。
       小船沿着小溪缓缓行去。和西塘游船的感觉不同,锦溪水路较为逼仄,仿佛伸手便可触及岸边,倒是与河边人家亲近多了。途中经过一家茶馆,看着古旧的旗幡在风中招摇,听着悦耳轻灵的古筝,江南的感觉油然而生。若不是时间仓促,倒真想进去品茗听曲,悠悠然消磨掉一个下午。  
       不经意地向船娘问起陈妃沉镜之井,才知那口井早已被填掉了。落寞了许久,又打听好十眼长桥的位置,下了船便一路寻去。
  沿着亭桥后小路走过去,才见到了锦溪最精华的古莲景区。
    十眼长桥建于明代,桥有九柱十孔,蜿蜒在五保湖上,又被称为“小宝带桥”,是观湖赏月的极佳之处。
    站在长桥上可以将五保湖和陈妃水冢的景色一览无余。在江南水乡中,拥有这样一个广阔的湖是极为少见的。湖边是一排笔直的水杉,与天空和长桥恰好构成了一幅绝佳的剪影。我到的时机不巧,想来在晴朗的天气这里的景致必是极美的罢。
    顺着长桥一路行去,看见有白色的鸥鸟一直萦绕在陈妃水冢的周围。三三两两回旋飞翔,肆虐的狂风反而被借力,令它们滑翔的姿势更加优美自在,那轻灵的叫声穿透了呼啸的风声,竟显得无比欢畅。
  
离开五保湖后,我循着文征明的“锦溪八景”诗去寻通神御院、古井风亭和福寿残碑。福寿碑在景区地图上并未标记,沿途问人竟一无所获。按照地图去寻南塘桥和通神御院,也毫无结果。后来多番问人才寻得通神御院,结果却是大吃一惊。在一条荒芜的小路尽头,孤零零地离着一块石碑,上面写着“通神道院”四个字。背后的房舍如废弃多时的仓库,墙壁上还留有模糊的红色标语。碑文既非宋孝宗的御笔,房舍亦不似香火鼎盛的道观。  
       心中顿生不祥预感。回来后查证,才知千年文物果然毁于文革。那个荒谬的时代所铸下的无数大错,至今令人痛心疾首。    离开锦溪的时候,雨已经停了,但是狂风依旧。我仍然未能找到南塘桥和福寿碑,对锦溪感觉总的来说比较失望。那些我一意追寻的人们,我在锦溪几乎再也觅不到他们的痕迹。东晋古井被毫不留情地填平,连“水乡佛国”的御书牌坊亦被“欢迎回锦溪过年”的红布遮盖;开发商为求利只售套票,但套票上的景点除了莲池禅院和文昌阁之外都非我所愿;游船拒绝等人凑船,不能去五保湖也不事先告知。最郁闷的是,生活在锦溪的人竟连锦溪八景都不知情。  
       真担心锦溪终会和咫尺之隔的周庄一样,被过于功利的商业气息完全毁掉。这将和文革时毁掉了通神御院一样,同是弥天之错。


  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 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
游客『caryy』于2007-3-21 8:39:10发表评论:
评分:5分
    细腻,有味。

查看关于此文章的所有评论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手机版|三石头客栈 ( 闽ICP备17012760号-1  

GMT+8, 2024-3-28 19:38 , Processed in 2.776805 second(s), 29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2.5

© 2001-2012 Comsenz Inc.

回顶部